close

DSC_1404053.JPG


白天怎麼這麼熱!!!  入夜以後卻又一直起風

 

中午本來想要到裕毛屋對面的CAFE  BENE去吃看看  結果看到排隊的人龍就傻眼了

改變主意  到對面品田牧場  也是要等  火大  只好回到裕毛屋買便當

 

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

2013年年度開卷好書《我的箱子》作者一青妙
  感動臺日讀者的第二部自傳性作品!

  父親出身於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,母親是來自日本的異國女子
  在二戰剛結束的年代,臺灣與日本陷於混亂不安的氛圍……
  身為臺日混血兒的作者一青妙,在成長的過程如何體會、看待臺灣與日本間的文化差異?
  嫁作臺灣媳婦的作者母親,又是如何嘗試著從學做臺菜,開始融入臺灣社會?

  《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》封面由知名設計家許晉維設計,內文插畫由國內知名插畫家葉懿瑩繪製。

  我一直沒有機會直接從母親那邊學到做料理的手藝,
  但是卻用鼻子和舌頭回憶母親的味道。
  我相信母親是透過料理,想把她深深的情愛傳達給女兒們。
  打開食譜筆記本,我覺得母親的這種心情強烈的敲打在我的心房上。
  ── 一青妙

  2013年3月,一青妙藉由《我的箱子》一書,整理了父母親之間的愛情物語,她的家族物語,以及她和基隆顏家的感情物語。《我的箱子》彷彿女兒寫給爸爸的一封長信,滿懷思念之情。

  2014年3月,一青妙的新作《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》,則有如女兒寫給媽媽的另一封長信,藉由書寫描述媽媽親手烹煮過的每一道臺灣料理,回憶、感受、悼念媽媽的母愛!

讀者感言

  母親的愛情。妻子的愛情。
  By 100名山 VINE メンバー


  因為作者的前一本書《我的箱子》寫得非常好,所以我預購了此書。這回在箱子裡的是母親留下的食譜集。較之前作在講述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家族,本作則是道出了以母親的料理為中心的回憶。書中間或穿插有食譜作法,但要據此而做出料理似乎有些困難。關於臺灣的飲食文化與日本飲食文化上的不同,也說得很有趣。母親在要傳達給女兒(作者)重要訊息時會利用寫信的方式。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方法。透過全書的描寫,可以讓人看到母親為家人製作料理的能量來源就是愛情。我也想讓我家的女兒們看看這本書,讓她們知道自己是如何從母親那兒獲得愛情的。

  話雖這麼說,我每天也吃著妻子做給我的料理,母親也還健在,但我卻從未對她們表示過感謝。
  因為對於《我的箱子》還有些記憶,經由本作輕微的觸動,記憶就又重新復甦,同時,這部作品也帶給我了極為深刻的感動。
  這本書並非與前作類似、毫無新鮮感之作,因此我甚為推薦。

  閱讀本書時,偶爾會飄來臺灣的氣味。
  By ケロshe


  接續著前作,我興味盎然的讀了這本書。我的丈夫是在臺北出生、長大的,因此我在讀這本書時,興致特別高昂,所以讀來頗為愉快。同時我也很期待有兩個祖國的作者的下一部作品。
作者簡介

一青妙


  父親是出身於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長男顏惠民,母親是日本人。

  小時候就讀衛理幼稚園、私立復興小學,11歲遷居日本。接連遭遇了中學時期父親早逝,大學時期母親病歿的悲痛經驗。齒科大學畢業後,擔任牙醫師工作,同時兼顧以舞台劇、連續劇為主的演藝事業。《我的箱子》是作者第一本作品。妹妹是歌手一青窈。

察沃的食人魔

內容簡介

「史上最驚悚的真實故事,當首推帕特森上校的《察沃的食人魔》。」──錫奧多‧羅斯福,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

  一八九八年五月,英國工程師帕特森上校來到英屬東非,參與東起蒙巴薩、西至基蘇木的鐵路修築工作。這段長達五百八十哩的鐵道穿越沼澤和沙漠,橫過數條寬闊河流,完全以人力修築而成,參與工程人員共計三萬五千人(大部分是印度裔勞工)。

  就在工程如火如荼進行到察沃時,一對食人獅出現了,「不幸地養成了專吃人的胃口」,工程進度因而嚴重受阻。恐怖的是,這對獅子一開始不但躲過帕特森的追捕,也躲過了一窩蜂擁進當地的業餘獵人。牠們的技巧詭譎,福星高照,就連被困在由枕木和鐵條重重包圍的巨大陷阱裡,面對咫尺外一群裝備齊全的士兵,仍幸運脫逃。這令人難以置信的種種行徑,為牠們贏得「薛丹尼」(shaitaini,暗夜惡魔)的名號。人類在牠們眼中只不過是食物而已。不管獵物是躲在層層圍籬下、密閉營帳裡,抑或是坐在熊熊燃燒的營火旁,牠們一旦鎖定目標,絕不允許任何阻礙存在。子彈、喊叫及火把,對牠們來說都一樣可笑。

  數百名工人無法再忍受這種永無止盡的驚恐,紛紛跳上火車逃離這個受惡靈詛咒的地方。留下來的工人紛紛在高處架設庇護所,有些甚至在帳棚底下挖洞,晚上鑽進洞後,再用重重的木頭覆蓋其上;每一棵樹上,幾乎都綁滿了吊床,有些甚至還超重……這場由兩隻食人獅引起的人間悲劇前後延續了數月之久,奪走了大約一百人的性命……。

  這部記載這段真實故事的《察沃的食人魔》一書,於一九○七年問世後,馬上成為最知名的非洲狩獵傳奇之一,後來更被拍成了電影《暗夜獵殺》。這是一個獅口餘生的驚悚故事,更是一部充滿東非風情的探險遊記。一百多年前帕特森修建察沃橋時所遭遇的困難、面對察沃食人獅時的恐懼、化解工人叛變時的膽識、東非狩獵奇遇,以及當時的東非風土人情,透過帕特森簡潔而生動的文筆,一一展現眼前。

作者簡介

  約翰‧亨利‧帕特森,英軍上校、工程師,同時是第一個發現並獵獲神話中的著名大羚羊(東非巨羚)的人。光是這項事蹟,就足以讓他與哈利斯(Harris,發現黑貂者)、梅納次哈根(Meinertzhagen,發現巨型野豬)等人齊名。他於一八九八年五月來到東非,負責搭建從蒙巴薩通往奈洛比的鐵路,之後兩隻雌獅陸續捕獵了二十八名鐵路建築工人,在這片愁雲慘霧中,帕特森於十二月成功獵殺了這兩隻食人魔。一九○七年,帕特森重回東非參與兩次狩獵之旅,其經歷全記載在他的第二本書(也是最後一本)《尼伊卡族的魔掌》(In the Grip of the Nyika, 1909)裡。第一次狩獵頗為順利,第二次卻不堪回首,他的一名同伴因熱病而神智不清,最後將子彈射進腦袋自殺身亡。 有關帕特森的資料並不多,其中有一則軼聞可看出帕特森的領導風範。第一次大戰期間,帕特森因領導猶太軍團有功,戰役結束後升為上校。一次,一名素有仇視猶太人惡名的旅長前來視察帕特森的軍隊,並故意挑些扣子沒擦亮、領子沒翻好的小毛病,然後抓起違規士兵的領口,對著士兵的臉大喊:「你這齷齪的小猶太人!」雖然知道可能保不住飯碗,帕特森仍毫不猶豫地命令士兵們以方形刀陣包圍旅長,要求旅長向剛剛受辱的士兵道歉。礙於情勢,旅長壓抑著恐懼向士兵道了歉,然後轉身離開。帕特森身為上校,領軍向旅長挑釁,可說是惹了大麻煩,若非名氣很大,可能早就被槍斃了。儘管他獲得從輕處分,這名旅長調到中東後,猶太軍團就被迫解散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